在母親眼里兒子仍是長不大的孩子
工業(yè)酒精的生產(chǎn)方法主要有化學(xué)合成法和生物發(fā)酵法兩種。化學(xué)合成法是以石油工業(yè)中石油裂解產(chǎn)生的的乙烯為原料加水合成工業(yè)酒精的。按生產(chǎn)工藝分為直接水合法、硫酸吸附法和乙炔法等,常用的方法是乙炔直接水合法。
89歲的張大芳老人時常在渝中區(qū)較場口一帶撿廢品,不過她這并非完全是出于生活,兒子多次勸過她該歇息了,但不管用。用兒子的話來說,“母親撿的不是垃圾,而是對我們一家人濃濃的愛。”
勞累一上午換來11元錢
89歲高齡的張大芳老人,老家在綦江區(qū)三江鎮(zhèn)大山村,大約10年前隨三兒子明繼福來到主城居住,目前全家人租住在渝中區(qū)較場口磨房巷。
昨天中午,記者在渝中區(qū)“德意世界”附近看到,張大芳老人背著一個裝滿了紙板的背簍,上面疊放著一個裝有廢品的沉甸甸的黑色塑料袋,手上提著的兩個袋子里裝滿了易拉罐和瓶子。她佝僂著身子,汗珠滾落而下,艱難地朝附近收購站走去。
“紙板11公斤,6.6元。”收購站老板娘稱了后又將易拉罐倒出來數(shù)了數(shù),“7分錢一個,26個,1.82元。”她說,加上塑料瓶,她共給了老太11元錢。
老板娘稱,張婆婆幾乎每天都要到她這里賣廢品,平均一天大約有7元錢。張婆婆告訴記者,這些“戰(zhàn)利品”是她勞累一上午獲得的。
拾廢品給兒補貼家用
記者在張婆婆家中看到,一室一廳的房子里,客廳被木板隔成兩間,她睡在靠窗的那一間,另一間是別人在住,兒媳和小孫子住在臥室里。
盡管張婆婆的那間房狹小擁擠,但床的左邊還放了一張小方桌,那是全家人吃飯的地方,床尾堆滿了她撿來的塑料袋和瓶子,她的衣服掛在床尾。
回到家后,張婆婆將背簍放下,用盆子里的水洗了一把臉。“我早上就煮好了中午的飯,回家直接吃。”她邊說邊端出一碗稀飯,還有炒苦瓜。
張婆婆說,自己之所以頂著烈日去撿拾廢品,一則是鍛煉身體,二則是想給兒媳一家減輕負擔(dān),有時還用換來的錢給小孫子買點零食。她說,她共育有4名子女,多年來一直跟隨三兒子明繼福一家生活,“三兒今年53歲了,但在我眼中仍是個孩子,作為母親,我不能閑著。”
她眼中兒子永遠是小孩
昨天,張婆婆的三兒子明繼福說,目前他在江北一建筑工地打工,妻子霍芝蘭在較場口一家餐館打工,6歲的小兒子今年秋天將讀小學(xué)。他掐指一算說,房租水電每月約1000元,全家人的生活費、母親的藥費等雖是一筆不小的數(shù)字,但生活還是過得去。
他說,母親每天天剛放亮就起床,平時主要是送小孫子去讀學(xué)前班,在回家的路上就去拾廢品賣,下午就呆在家里。“我們曾多次勸說過她,叫她該歇息了,但她就是不聽。”明繼福說,他們擔(dān)心她獨自在外摔傷。
張婆婆的媳婦霍芝蘭說,婆婆還曾用撿垃圾賣來的錢給孫兒買包谷吃。她說,婆婆生活很節(jié)儉,總是粗茶淡飯,舍不得吃穿,也閑不住,他們曾給她買營養(yǎng)品,但她不吃。“母親滿80歲時,我們給她辦了20桌宴席,以后滿90歲時還會宴請親朋。”三兒子明繼福說,在母親眼中,他們依舊是小孩,“其實母親撿的不是垃圾,而是對我們一家人濃濃的愛。”